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雙囍木雕裝置藝術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有81年歷史的喜餅謝籃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傳統婚禮用品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餅模裝置藝術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食光書塔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漢餅房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以餅模做成的時鐘牆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喜餅模做為玻璃門把手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木雕龍鳳玻璃門手把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舊振南漢餅文化館外觀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漢餅文化館運用大量的餅模,做成裝置藝術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
圖說:3D彩繪搭配文定禮品。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攝〔紙上博物館〕漢餅文化館 百年囍事印象
2020-08-31
「漢餅」就是老人家愛吃的「大餅」嗎?很多人誤以為「漢餅」就是民間嫁娶用的囍餅而已,其實「漢餅」已流傳2000多年,包括月餅、狀元糕、鳳梨酥等都是漢餅。位於高雄市的漢餅文化館,陳列有各式各樣的餅模,還有多媒體、AR擴增實境等現代化的沉浸式情境設計,「囍」感十足。
位於高雄市大寮區的舊振南漢餅文化館,以現代綠建築手法呈現傳統三合院氛圍,為減少太陽西曬,外迴廊以一片片的傳統六角花紋窗飾遮陽,窗花投射出的光影,有著現代感與復古風,呈現建築工藝之美,2017年榮獲內政部「黃金級綠建築」標章。
創立於清光緒16年(1890年)的舊振南餅舖,是一家有130年歷史的老店,百餘年來以手作匠心體現漢餅文化,於2016年成立漢餅文化館,致力推廣漢餅美學,延續漢餅烘焙、傳統歲食節慶、生命禮俗等傳統「食文化」。
董事長特助李昕恬表示,「漢餅」被視為華人食文化的象徵,從出生、成年、婚慶、過壽、祭儀等生命禮俗,以及歲時節令二十四節氣、新春、中秋等,都可以看到「漢餅」的身影,並依用途分為歲時祭典、生命禮俗、休閒送禮等三類。
李昕恬指出,漢餅文化館占地1300多坪,以品牌故事館、漢餅房、烘培廚藝體驗空間、食光書塔等,供民眾參觀、手作、閱讀及品嘗,透過「五感」體驗,走進漢餅的歷史及歲食文化。
漢餅經典 百年傳承
館內130周年特展「圓 Circle of Love-餅與喜事的情感連結」,以「餅是圓的,心的喜悅是圓滿的,愛牽起彼此的圓滿」為設計主軸,將每個時代的婚俗文化、餅重、餅數、紋飾寓意、包裝設計等所蘊含的文化內容,以靜態展示、多媒體、AR擴增實境等方式,供民眾體驗、了解漢餅及婚俗於各時代所乘載的意義。
展場以象徵喜事圓滿的「圓餅」及「餅模」做為主要意象,並依婚嫁的時代背景規劃「囍事臨門」、「自由戀愛」、「數位愛情」三大主題區,將古禮文化以3D立體彩繪、AR擴增實境,呈現「虛實之間」的手法,創造出「沉浸式情境」,讓參觀者身歷其境。
大紅燈籠 喜事臨門
傳統婚嫁,沿襲周代婚嫁習俗「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徵、請期、親迎」的六禮制度,張燈結綵。其中,說媒提親、大小聘的禮俗,喜餅有著重要角色。特展會場以3D立體彩繪祠堂,搭配文定儀式十二禮,讓參觀者感受古禮結婚儀式的風光排場。
復古冰果室 自由戀愛
80年代的自由戀愛,冰果室成為盛行的約會場所,手寫情書的老派浪漫,是青澀與感動的記憶。高雄在地插畫家以繽紛色彩,還原初嚐戀愛滋味的冰果室,重溫舊時浪漫,令人回憶無限的年代。
數位多媒體 愛情分析
隨著人工智慧發展,數位時代的愛情,雖然顛覆傳統的媒妁之言,但男女雙方對於愛情與幸福的渴望卻相同。館方利用3D攝影互動,透過愛情方程式分析,顯示數位時代的愛情樣貌與想像參考。
裝置藝術
文化館的室內空間,運用大量的餅模做成裝置藝術及時鐘牆,復古典雅的氛圍,讓傳統物件變得很時尚。
館內有個喜氣洋洋的大型木雕裝置藝術「 囍」字,以台式筵席「囍事」為概念創作,以龍鳳圖騰餅模結合成猶如喜宴的圓桌,也像一個圓滿幸福的喜餅,呈現男女聯姻、琴瑟和鳴、生命永續的概念,也表達龍鳳呈祥的美好願望。
食光書塔
特殊樓梯式書塔造型,獨特的視覺感觀,典藏有台灣傳統節慶、飲食及歲食文化等書籍供人閱讀;典藏書籍主要有:糕餅烘培、飲食文化、節慶文化、職人工藝、食的藝術、在地人文及兒童讀物等七大類。在寧靜的空間裡,流淌著古典音樂,書香伴著餅香,成就一段美好的時光。
書架上有一本顯眼的書籍《漢餅》,是全球首本中英文漢餅文化書籍,榮獲2019世界美食家食譜書大獎的「最佳休閒類」及「最佳甜點類」。這本專書由舊振南漢餅文化館與徐宗懋圖文館攜手製作,內容包含漢餅文化的起源脈絡,以及生活美學、食譜製作等。
古禮抓週
文化館每月定期舉辦古禮幼兒抓週活動,館方為幼兒穿上喜氣的虎衣,透過「腳踩紅龜、手摸福氣品、敲智慧鑼、過聰明門」等代表儀式,祈願幼兒多福多壽,增長智慧,健康平安長大。
喜餅謝籃
台灣昔日的喜慶,會將金飾、衣飾、聘金、喜餅等各式聘禮裝進竹編謝籃中。文化館陳列的謝籃有81年歷史,側邊記載的「巳卯梅月」,也就是1939年農曆四月,成為展覽廳重要保存文物。
位於高雄市大寮區的舊振南漢餅文化館,以現代綠建築手法呈現傳統三合院氛圍,為減少太陽西曬,外迴廊以一片片的傳統六角花紋窗飾遮陽,窗花投射出的光影,有著現代感與復古風,呈現建築工藝之美,2017年榮獲內政部「黃金級綠建築」標章。
創立於清光緒16年(1890年)的舊振南餅舖,是一家有130年歷史的老店,百餘年來以手作匠心體現漢餅文化,於2016年成立漢餅文化館,致力推廣漢餅美學,延續漢餅烘焙、傳統歲食節慶、生命禮俗等傳統「食文化」。
董事長特助李昕恬表示,「漢餅」被視為華人食文化的象徵,從出生、成年、婚慶、過壽、祭儀等生命禮俗,以及歲時節令二十四節氣、新春、中秋等,都可以看到「漢餅」的身影,並依用途分為歲時祭典、生命禮俗、休閒送禮等三類。
李昕恬指出,漢餅文化館占地1300多坪,以品牌故事館、漢餅房、烘培廚藝體驗空間、食光書塔等,供民眾參觀、手作、閱讀及品嘗,透過「五感」體驗,走進漢餅的歷史及歲食文化。
漢餅經典 百年傳承
館內130周年特展「圓 Circle of Love-餅與喜事的情感連結」,以「餅是圓的,心的喜悅是圓滿的,愛牽起彼此的圓滿」為設計主軸,將每個時代的婚俗文化、餅重、餅數、紋飾寓意、包裝設計等所蘊含的文化內容,以靜態展示、多媒體、AR擴增實境等方式,供民眾體驗、了解漢餅及婚俗於各時代所乘載的意義。
展場以象徵喜事圓滿的「圓餅」及「餅模」做為主要意象,並依婚嫁的時代背景規劃「囍事臨門」、「自由戀愛」、「數位愛情」三大主題區,將古禮文化以3D立體彩繪、AR擴增實境,呈現「虛實之間」的手法,創造出「沉浸式情境」,讓參觀者身歷其境。
大紅燈籠 喜事臨門
傳統婚嫁,沿襲周代婚嫁習俗「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徵、請期、親迎」的六禮制度,張燈結綵。其中,說媒提親、大小聘的禮俗,喜餅有著重要角色。特展會場以3D立體彩繪祠堂,搭配文定儀式十二禮,讓參觀者感受古禮結婚儀式的風光排場。
復古冰果室 自由戀愛
80年代的自由戀愛,冰果室成為盛行的約會場所,手寫情書的老派浪漫,是青澀與感動的記憶。高雄在地插畫家以繽紛色彩,還原初嚐戀愛滋味的冰果室,重溫舊時浪漫,令人回憶無限的年代。
數位多媒體 愛情分析
隨著人工智慧發展,數位時代的愛情,雖然顛覆傳統的媒妁之言,但男女雙方對於愛情與幸福的渴望卻相同。館方利用3D攝影互動,透過愛情方程式分析,顯示數位時代的愛情樣貌與想像參考。
裝置藝術
文化館的室內空間,運用大量的餅模做成裝置藝術及時鐘牆,復古典雅的氛圍,讓傳統物件變得很時尚。
館內有個喜氣洋洋的大型木雕裝置藝術「 囍」字,以台式筵席「囍事」為概念創作,以龍鳳圖騰餅模結合成猶如喜宴的圓桌,也像一個圓滿幸福的喜餅,呈現男女聯姻、琴瑟和鳴、生命永續的概念,也表達龍鳳呈祥的美好願望。
食光書塔
特殊樓梯式書塔造型,獨特的視覺感觀,典藏有台灣傳統節慶、飲食及歲食文化等書籍供人閱讀;典藏書籍主要有:糕餅烘培、飲食文化、節慶文化、職人工藝、食的藝術、在地人文及兒童讀物等七大類。在寧靜的空間裡,流淌著古典音樂,書香伴著餅香,成就一段美好的時光。
書架上有一本顯眼的書籍《漢餅》,是全球首本中英文漢餅文化書籍,榮獲2019世界美食家食譜書大獎的「最佳休閒類」及「最佳甜點類」。這本專書由舊振南漢餅文化館與徐宗懋圖文館攜手製作,內容包含漢餅文化的起源脈絡,以及生活美學、食譜製作等。
古禮抓週
文化館每月定期舉辦古禮幼兒抓週活動,館方為幼兒穿上喜氣的虎衣,透過「腳踩紅龜、手摸福氣品、敲智慧鑼、過聰明門」等代表儀式,祈願幼兒多福多壽,增長智慧,健康平安長大。
喜餅謝籃
台灣昔日的喜慶,會將金飾、衣飾、聘金、喜餅等各式聘禮裝進竹編謝籃中。文化館陳列的謝籃有81年歷史,側邊記載的「巳卯梅月」,也就是1939年農曆四月,成為展覽廳重要保存文物。
最新消息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外婆5-2
2025-10-24光明在望守護社區 洛杉磯協會23年義診不間斷
2025-10-23明正國小三好向前行 創造幸福人生
2025-10-23紐西蘭南島公益路跑 250位高中師生支持環保植樹
2025-10-23佛光會贈《365日》泰國上議院 古今智慧帶來心靈啟發
2025-10-23IBM與佛光山交流 以三好攜手走向智慧、科技、學習向善
2025-10-23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外婆5-1
2025-10-23南天青年佛學營「做自己的貴人」 聞思修證引導內在成長
2025-10-22多大宗教系學子參訪多倫多佛光山 深入認識人間佛教
2025-10-22雪州鄉村發展評委會考察 仁嘉隆幸福村榮獲瓜冷縣冠軍
2025-10-22
相
關
消
息







